文化小課堂

/文化小課堂
文化小課堂2021-02-11T11:29:57+08:00

關於文化小課堂

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瞭解語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現象更有益於學習語言。澳門大學孔子學院不僅是學習漢語的歡樂課堂,也是瞭解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的便捷場所。我們網站所設立的文化小課堂旨在為廣大漢語學習者創造一個輕鬆自由的漢語文化環境。文化小課堂主要以文字配以圖片的方式,對豐富的中國文化進行介紹。在這裡,你會瞭解到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習俗、成語、民間藝術等,讓廣大漢語愛好者在學好漢語的同時,也能瞭解並欣賞中國文化的魅力。


中國傳統節日——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一家大小團圓的好日子。在這天,我們會通過賞月來寄托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除了賞月之外,人們還會吃月餅,月餅在古代是作祭祀用途,慢慢地,人們就把賞月和吃月餅作為中秋節不可缺少的慶祝活動,也視為家庭團圓幸福的一大象徵。在這一天,人們還有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例如猜謎語,觀潮,舞火龍等等。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嫦娥奔月的故事。相傳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的莊稼枯死,百姓的生活大受影響。一個叫后羿的英雄同情百姓,一氣射下了九個太陽,還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升起落下。因此,后羿受到了百姓的尊重和愛戴,還有許多人慕名前來學藝,其中還有心術不正的蓬蒙。不久以後,后羿迎娶了美麗善良的妻子,名為嫦娥。 有一天,后羿在去往崑崙山訪友的路上遇到了王母娘娘,還求得了一包“不死藥”,據說服用下此藥,就能立刻升天成仙。后羿捨不得離開妻子,便把此藥交給嫦娥保管,嫦娥把它藏進了梳妝台的百寶盒裡,不料這一幕被蓬蒙看見了。三天過後,后羿帶著一众徒弟外出狩獵,蓬蒙以生病為由留在了家中。等到后羿走後不久,他就手持寶劍闖入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深知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立馬取出“不死藥”並一口吞下了。隨後,嫦娥輕飄飄地飄離地面,漸漸地往天上飛去。由於嫦娥十分掛念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狩獵回家後的知此事,十分氣憤想要報復蓬蒙,但他早已逃走了。后羿背痛欲絕,向著天空呼喊愛妻名字。這時,他發現今晚的月亮格外皎潔,上面還有個身影酷似嫦娥。他便立刻派人到嫦娥最喜歡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和她最愛的鮮果甜點,遙祭遠在月亮之上的嫦娥。百姓聽聞此事後,紛紛效仿后羿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平安。從此,中秋拜月的習俗就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歷史文化遺產,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團圓是歷代中國人民的美好期盼,在當代生活中,除了通過賞月寄托思念,人們還有許多的新潮的慶祝活動,例如親友聚會,外出遊玩,這都賦予了中秋節新的內涵。   參考文獻: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 中秋節的由來及傳說: https://wannianli.tianqi.com/news/274634.html [...]

30/08/2021|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

關於七夕,中國民間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銀河的東邊住著天帝的小女兒,名叫織女。她每天在織布機上勞作,美麗的早霞、瑰麗的晚霞都是她的作品,因為每天忙著工作,她自己都沒有空閒打扮自己。天帝可憐她獨自生活,介紹了住在銀河西邊的牛郎和她認識,後來織女和牛郎結為了夫妻。但是織女出嫁後逐漸荒廢了紡織的工作,天帝大怒,責令她回到銀河東邊,只許他們在每年農曆七月七日相會一次。傳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趴在葡萄架下面還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悄悄話呢!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們總會看見喜鵲的頭頂羽毛變少。相傳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銀河上相會,役使喜鵲做橋樑從它們頭頂走過去,所以喜鵲頭上的毛都被踩禿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喜鵲會把端午時人們戴的五彩線銜去給他們搭彩虹橋。 在中國,還有一些不同版本的牛郎織女傳說,但是不變的是人們對夫妻之間不離不棄,堅守愛情的歌頌,和對美滿婚姻生活的嚮往。 七夕一開始並不以愛情為主題,後來隨著牛郎織女的傳說進一步傳播才有了中國情人節的別稱。七夕節最早是專屬於女孩子的節日,又名乞巧節、女兒節。古時,女子們在這一天會打扮得漂漂亮亮,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巧藝,她們也祈求智慧和美貌,可以嫁得一個如意郎君。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七夕最具特色的食物叫做巧果,主要製作材料是面、油、糖、蜜,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參考文獻: [1] 謝雲沖.從文學作品中“牛郎織女”傳說的演變看文化的傳承發展.文化與傳播.2021-04-15:10-14 [2] 鄭嵐.丁嘉藝.中日七夕傳說中信仰的對比研究.大眾文藝.2019-9-20:51-52 [...]

31/07/2021|

文房四寶

在中國古代,文人通常都是既能做文章又能畫畫的,筆墨紙硯是他們必備的工具,通常也稱為文房四寶。"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西元420--589年),“文房”專指文人書房。因為筆、墨、紙、硯在書房中使用,所以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書房裏除這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筆洗、鎮紙、圖章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毛筆,是古代中國獨具特色的書寫、繪畫工具。毛筆一般用動物的毛制作,初用兔毛,後來人們也用羊、鼬、狼、雞、鼠等動物毛。參考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古人亦有用人的頭髮或者鬍鬚製成毛筆的。毛筆的筆管通常用竹子或其他質料製成。筆頭圓而尖,有各種長短大小,适用於不同的傳統書寫和圖畫的需要。經過考古發現,毛筆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但因年代過於久遠,書寫筆跡已大多不可查。 (Source: https://www.zcool.com.cn/work/ZMzM5NjAyMjA=.html)   墨是用於書畫的黑色材料。它與毛筆產生在差不多的時代,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上已有類似的墨蹟,不過那時的墨只是一種天然石墨。中國的人造墨大約始於戰國時代,從那時出土的竹木簡來看,當時治墨工藝已經非常成熟了。漢代時,隨著制墨規模的擴大,制墨作坊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三國時的書法家韋誕是中國記載的最早的制墨名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到漢魏以後,制墨技術越來越發達,到宋朝徽州成了全國的制墨中心。這裏產的“徽墨”名揚天下,制墨名家輩出,胡開文、曹素功,仍聲名不衰。 (Source: [...]

30/06/2021|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的名稱如端陽節,浴蘭節等。它在中國各地的名稱雖各不相同,但各地過節的習俗是基本一致的。每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懸掛艾葉菖蒲,這兩種植物形似寶劍,中國人相信它們可以在邪祟企圖傷害人的時候化為利劍,從而保護人類。小孩子們通常會戴上五彩絲線做成的用來辟邪的手鏈,手鏈通常會在七夕那天取下放在戶外,傳說喜鵲會把彩線叼走去給牛郎和織女搭彩虹橋。除此之外,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種種習俗不一而足。 Source: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13/e038c1c60c3d41f3a5548d1df971fc5b.jpeg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流傳最廣的還是它用於紀念戰國時代大文學家、愛國詩人屈原。據梁代吳均所著《續齊諧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指農曆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揖拯救,端陽兢渡,乃遺俗也。”人們因不舍忠臣屈原死去,於是爭先恐後地划船追趕挽救,此即中國龍舟競渡之起源。以後,每年此日百姓都通過劃龍舟的形式紀念先賢,採取這一活動的目的是為驅散江中之魚,從而避免河魚侵擾屈原之身。此外,荊楚之人最初還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防止屈原的身體被遊魚吃掉。相傳最開始人們是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Source: http://p3.qhimg.com/t013c8e28a1a67d12dd.jpg [...]

31/05/2021|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有名的唐詩寫的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最初不是一個節日,而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5日。從這天開始,雨水多了,天氣也暖和起來。 Source: http://www.sc1618.com/shici/66550.html 清明節也稱爲寒食節,主要的風俗是掃墓,也就是清掃祖先墳墓,表達對先人的敬意,這個習俗據說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人們在墳上添些新土,拔去長在上面的雜草,將各種食物酒水擺好,燒上一炷香,然後叩頭、行禮、祭拜。現在,爲了節約土地資源,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已不實行土葬,掃墓也就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懷念故人的儀式。 Source: [...]

05/04/2021|

二十四節氣簡介之春季篇

(Source: https://www.chinatravel.com/facts/chinese-solar-terms.htm) 春天是個絢麗多彩的季節,春光明媚,春風拂面,春曖花開,萬物蘇醒,百花開放。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春季的節氣與習俗吧! 1.立春 lì chūn 立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標志著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春季開始,萬物有了勃勃生機,一年四季也從此開始了。立春向來有吃春餅的習俗,名曰“咬春”。它起源於唐朝。由於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嘗鮮,便用面皮包著五彩繽紛的時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五穀豐登,並將它互相贈送,取歡喜迎春、祈盼豐收之意。 2.雨水 [...]

31/03/2021|

春節

“穿新衣,貼春聯,拿著壓歲錢買爆竹。”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也是最富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每個中國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嗎?人們怎麽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麽事? 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四千多年的歷史,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最高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除夕晚上,全家老小歡聚酣飲,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年三十的餃子一般要在晚上十二點以前包好,待到晚上零點再吃,因爲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對於小孩子來說,春節期間最開心的就是來自長輩們的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寓意爲壓祟、避邪,祝願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初一大人小孩都會穿上新衣服,象徵著新的開始,也蘊含著求吉避凶的美好心願;初二初三則是走親訪友的好日子;初四是重要的迎財神日,人們在這天爲財神供上貢品,希望財神能够保佑自家來年財源滾滾,日子越過越好。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放鞭炮,打掃衛生,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趕出去。初六,六六大順,商店酒樓正式開張營業。初七是人日,根據《占書》記載上天在這一天創造了人類,倡導人們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尊重。初八是谷日,古時人們通常在這一天祈禱新的一年作物豐收。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誕辰,人們在這一天向天公祝壽,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爾後一直到十五,人們開始準備花燈等物品迎接元宵節的到來。 在新年來臨之際,祝各位老師同學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參考文獻: https://discovery.tripadvisor.cn/wenzhang/3483927714 https://zhuanlan.zhihu.com/p/55968119

11/02/2021|

二十四節氣簡介之冬季篇

(Source: https://www.chinatravel.com/facts/chinese-solar-terms.htm) 秋季已經過去,冬季已經來臨,中國很多地方都迎來了2020年冬季的第一場雪,澳門雖然沒有下雪,但是氣溫也比之前低了很多。中國有一句老話叫“藥補不如食補。”冬季寒氣漸漸淩冽,人們很容易感冒生病,因此中國人格外重視在冬季用食補調養身體,接下來我們就來瞭解一下中國人的冬季節氣食譜吧。 1. 立冬(li dong) 立冬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中國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中國南方,立冬時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也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而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2. [...]

31/12/2020|

中國的感恩文化

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人們通常在這一天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中國也有自己的“感恩文化”,雖然沒有把具體哪一天設置成感恩節,但是中國的感恩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優良傳統,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已然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Source: https://699pic.com/tupian/ganenjie.html)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文化自古就格外看重“恩情”,施恩、報恩,是中國歷來推崇的普世價值。因而,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這樣的詞句才得以廣為流傳。夫妻之情,也說成是彼此之恩情,所以才有“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說法。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叫做“孝”,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感謝知遇之恩叫做“忠”,司馬光說“盡心於人曰忠”;感謝朋友之恩叫做“義”,也才有陶淵明詩說“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中國傳統文化中歌頌的恩情,是把“感謝”的心情更進一步體現,落實為“報恩”的具體行為。“投桃報李”這個成語廣泛用於感謝報恩,它出自於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退避三舍”,最早來源是晉文公報答楚成王在他避禍流亡時的收留之恩;“一飯千金”,是韓信報答民間老婦在他走投無路時的一飯之恩。 (Source: [...]

30/11/2020|

二十四節氣簡介之秋季篇

(Source: https://www.chinatravel.com/facts/chinese-solar-terms.htm) 寒露一過,即使是地處華南的澳門也逐漸涼爽起來。秋季是一年中氣候變化最大的季節。從立秋到霜降,氣候從熱到冷,從潮濕到幹燥,幾乎跨了夏、秋、冬三個季節。之前我們詳細介紹了夏季節氣,今天讓我們來看看秋季節氣的特征吧。 (Source:https://www.zcool.com.cn/work/ZMjQwOTkyMzI=.html) 立秋 (lì qiū) The [...]

31/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