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學術講座——漢語方言的動詞變音及其形態化特徵

//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學術講座——漢語方言的動詞變音及其形態化特徵

11月24日,澳門大學孔子學院邀請河南大學中文系辛永芬教授做了題為“漢語方言的動詞變音及其形態化特徵”的線上學術講座。澳門大學陳忠教授主持本次講座。澳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徐杰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邢向東教授出席本次講座。校內外160余名師生一同參與到本次講座中。

動詞音變是一種語法音變,其語法功能大致相當於普通話中“動詞+了/著”等的功能,可以表示動作行為的完成、持續、結果等意義。辛教授首先以河南浚縣方言的變韻現象和河北趙縣方言的長音變調現象為例,進一步介紹動詞音變的概念,認為可對整個漢語方言共時層面的動詞音變現象進行綜合比較,並從動詞變音的類型、分佈、語法功能和句法環境等角度開展本次報告。

就變音形式來看,動詞變音可以分為六種類型:變韻型、長音變調變韻型、長音變調型、變調型、兒化型和零形式型,不同類型的地域分佈也具有規律性。辛教授和諸多學者的研究結果有效地展現了六種變音類型的地域分佈情況和特點。

基於浚縣、獲嘉、郾城、江西石城的方言實例,辛教授提出變音現象不僅可以用於動詞,還可以用於形容詞、介詞、副詞、地名詞、處所詞等,但動詞變音最為系統,這與典型的語法範疇關係密切。同時,漢語方言動詞變音的具體語音手段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大類:音段成分的詞尾、變韻、兒化現象和非音段成分的變調、長音現象。 根據以上材料,辛教授將共時層面的分佈類型與歷時層面的演變過程相聯繫,考察漢語方言動詞變音及周邊方言同類現象的語音表現,整理出動詞變音的三條演變路徑。

在交流環節中,邢向東教授認為本次報告分類細緻,思路具有啟發性,在後續研究中可以繼續考察五種類型與三個路徑的關係以及變音驅動力的來源等問題。徐傑教授從研究框架上分享了分析型和綜合型研究方法在方言和普通話研究中的差異性。辛教授積極回答在場師生的提問,認為未來研究可以從共時平面的類型分佈出發,同時要進一步關注語音的演變鏈條過程。

相信本次講座能給到場師生帶來豐富的收穫,為漢語方言學的發展提供更多新思路、新方法。

2022-12-06T17:52:3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