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感恩文化

//中國的感恩文化

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人們通常在這一天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中國也有自己的“感恩文化”,雖然沒有把具體哪一天設置成感恩節,但是中國的感恩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優良傳統,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已然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

(Source: https://699pic.com/tupian/ganenjie.html)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文化自古就格外看重“恩情”,施恩、報恩,是中國歷來推崇的普世價值。因而,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圖報,善莫大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父恩比天高,母恩比海深”這樣的詞句才得以廣為流傳。夫妻之情,也說成是彼此之恩情,所以才有“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說法。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叫做“孝”,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感謝知遇之恩叫做“忠”,司馬光說“盡心於人曰忠”;感謝朋友之恩叫做“義”,也才有陶淵明詩說“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中國傳統文化中歌頌的恩情,是把“感謝”的心情更進一步體現,落實為“報恩”的具體行為。“投桃報李”這個成語廣泛用於感謝報恩,它出自於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 “退避三舍”,最早來源是晉文公報答楚成王在他避禍流亡時的收留之恩;“一飯千金”,是韓信報答民間老婦在他走投無路時的一飯之恩。

(Source: http://www.52daoyouci.com/know/renwu/20160928_44960.html)

感恩父母之慈,還以孝;感恩主上之遇,還以忠;感恩友朋之親,還以義;感念夫妻之情,還以恩;感念祖國之恩,還以愛。這,就是中國的感恩文化。

(Source: http://m.shouchaobao.vip/youer/2018-03-05/18324.html)

在中國,有一首流傳甚廣的歌曲《感恩的心》,它由陳志遠作曲、陳樂融作詞,歌手歐陽菲菲演唱。自1982年發行以來經久不衰,悠揚的旋律和富有哲理的歌詞使它受到廣泛傳播,甚至被收錄至中小學教材。我們的生命是可貴又脆弱的,但不是無所作為的,不管怎樣,不管來自何方,又將要去向哪裡,存在就是價值,如果我們常心存感恩,人生就會過得更加快樂。

參考文獻:
[1]曹雅欣.古代文化中的恩情演繹.https://www.sohu.com/a/206193430_160265
[2]陳樂融.感恩的心歌詞創作說明.http://fc.iwant-in.net/?p=634
[3]歌曲《感恩的心》介紹: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4%9F%E6%81%A9%E7%9A%84%E5%BF%83/5567
[4]印亞會.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感謝語研究.揚州大學.2014(03)
[5]周艷瓊.漢語“感謝”言語行為的研究.廣西師範大學.2007

2020-12-30T16:09:1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