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産生於黃河流域,是古人在農業生産實踐中總結的有關農事活動和氣候變化的規律,爲農民農業生産活動的安排提供參考。這二十四個氣候規律的總結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時期。
春秋時期,人們用測量日影長短的方法,劃分了夏至(日影最短,太陽到達最北端,北半球白天最長的一天)、冬至(日影最長,太陽到達最南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春分和秋分(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這四個節氣記載在《尚書 堯典》中。戰國末期,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被確認,記載在《管子》中。西漢前期,二十四個節氣被確定下來。
最初,節氣在《呂氏春秋》中只是一段關於氣候變化的描述,《淮南子 天文訓》將這些對氣候變化的描述統一改爲了兩個字的表述,從而形成了現在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這些名稱所反應的特徵不是全部直接與季節相關,除了表示季節變化的八個節氣外,還有關於氣溫的,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等,也有關於氣象的,如“雨水”、“寒露”、“霜降”等,還有關於農業生産的,如“小滿”、“芒種”。
二十四節氣的劃定與太陽的移動位置有關,古人將太陽的移動位置劃分成了二十四個等值的部分。
現在二十四節氣仍在指導著農民的農業生産。儘管二十四節氣主要對應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點,但其他地區的農業生産也仍在使用節氣作參照,並産生了不少與之相關的農諺。比如關於棉花的播種,華北地區有“清明早,小滿遲,穀雨種棉正當時”的說法,而在華中和四川等地,農諺則是“清明前,種好棉”。
近日大暑即將結束,二十四節氣中屬夏天的階段就要結束。讓我們一起看一下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節氣特徵。
立夏 lìxià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May 5, 6 or 7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人們通常將氣溫明顯升高的時節歸為立夏。炎热的夏季,伴隨著雷暴天气,進入了農作物生長最重要的節氣之一。立夏後的一段時間,是早稻生長的關键時期。立夏不久後會有這次降雨,此時的降雨量與未來的收成密切相關。
小滿 xiǎomǎn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May 20,21 or 22
夏季收成的農作物,例如穀物,逐漸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稱為小滿。
芒種 mángzhǒng Grain in Beard Jun. 5, 6 or 7
“芒”指的是大麥、小麥種子外殼上的細刺,代表著大麥和小麥的成熟。“種”可以做動詞,表示耕種這一行為,也可以做名詞,表示種子。在農民的理解中,芒種這個節氣意味著諸如小麥和大麥這類作物成熟並成為種子,同時也意味著水稻有芒後可以耕種。
夏至 xiàzhì The Summer Solstice Jun. 21 or 22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是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在南部,從日出到日落大部分時間為十四小時。夏至日雖然是最長的一天,但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
小暑 xiǎoshǔ Lesser Heat Jul. 6, 7 or 8
小暑前後,有頻繁的的雷暴天氣,通常伴有短暫的強風,大雨和冰雹。
大暑 dàshǔ Greater Heat Jul. 22, 23 or 24
大暑是最熱的時期,這時温度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這時是大部分地區頻繁乾旱、內澇,是澇災的防治階段,田間管理任務非常繁重。
看完這個文章後,你瞭解中國“二十四節氣”了嗎?今天是“大暑”,酷熱的天氣馬上就要結束了。如果你想瞭解更多,還可以通過以下鏈接,觀看視頻:
參考文獻:
[1]王景義. 淺議二十四節氣的產生和應用. 綏化師專學報,1999(04):86-90
[2]自樂.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及其名稱的由來. 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02):39
[3]林峰. 我國獨有的“二十四節氣”. 山東農業科學,1975(01):58-63
[4]二十四節氣的英文翻譯參考:http://www.cma.gov.cn/2011xzt/essjqzt/jqhz/jqhz02/201312/t20131213_233952.html
[5]夏天節氣的介紹:https://www.doc88.com/p-5435991260011.html
[6]夏季節氣相關插圖作者Chen Mingjie,圖片來源: https://www.behance.net/gallery/53309705/24-?tracking_source=search_projects_recommended%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