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澳門大學孔子學院邀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院長陳恩維教授成功舉辦了以“蘇軾的人生困境與自我突圍”爲主題的講座活動,吸引了衆多師生前來聆聽,講座由孔子學院副院長陳忠教授和人文學院助理院長張月教授連袂主持。
講座開始,陳教授通過蘇軾的《自題金山畫像》引入主題,表達了蘇軾在面臨人生困境時的複雜情緒。他指出,蘇軾的作品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遭遇,也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和藝術價值。講座中,陳教授詳細分析了蘇軾的生平,尤其是在黃州、惠州和儋州三個時期的創作,揭示了他如何在困境中尋求自我突圍。
在講座的第一部分,陳教授介紹了蘇軾少年得志的經歷,强調了他在北宋政治舞臺上的重要性。隨後,講座深入探討了蘇軾在黃州的生活與創作,分析了他在新舊黨爭中的遭遇及烏台詩案對他人生的影響。特別是在黃州時期,蘇軾通過《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作品展現了其豪放與深邃的藝術風格。
惠州與儋州時期的討論則帶領聽衆走進了蘇軾的日常生活與精神世界。陳教授引用蘇軾的詩詞,描繪了他在逆境中如何找到心靈的安寧,幷通過自然景物表達對生命的思考。
講座最後,在與同學們的積極互動中,陳教授總結了蘇軾的藝術成就和對後世的影響,指出他在文學與哲學上的雙重貢獻,使得蘇軾成爲中國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講座的最後,張月教授對講座內容做了總結,現場反響熱烈。此次講座不僅深化了師生們對蘇軾的理解,也激發了大家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參與者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他們更加認識到藝術與人生的緊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