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上午,澳門大學孔子學院在姑洗月初,藉春光韶華,於澳門大學崇文樓,帶領中文學子們一起做香囊、品美茗、嚐青團。儘管春寒未儘,綿綿細雨,但也算是全院師生共赴一場好時節。此前,孔子學院在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語言日活動”當天也同樣舉辦了“古法香囊製作工坊”的活動,並由主持人劉嘉璇講解,吸引了一眾師生的積極參與,因此延續香囊製作的基礎流程,孔子學院也爲中文學子們開展了這一次的春季文化活動。
活動伊始,主持人於夢琦講解了中國傳統的養生方式。春天是生髮的季節,所謂“驚蟄”,正合此意。但爲了驅盡一個冬天的寒冷,重新煥髮每個人的活力,因此中國人的祖先留下了許多養生法,花草茶便是其一。盡管學生們並不熟悉內容,但是每個人都聚精會神,感受來自於中國獨特的春天文化。隨即,孔子學院的老師們帶領學生們品嚐了中國獨特的花草茶,有的同學笑意品嚐,有的同學好奇心盛,拉住老師細細詢問每種飲劑的名字。
到了第二環節,便是這次活動的高潮,孔子學院的老師們帶領學生們一起製作古法香囊。學生們首先選擇了自己想要的香料,或是偏好驅蚊香料,或是獨獨鐘情薄荷清涼。緊接着是逢香囊的環節,每位學生穿針引線,慢慢在老師們的幫助下努力製作出屬於自己的香囊。有些手特別巧的學生一學就會,甚至還製作出了“小兔子”形狀的。最後,大家一起開心地拿着香囊與自己的小夥伴交換欣賞,並合影留唸。
活動漸至尾聲,孔子學院的老師們爲每位學生準備了中國特色的茶歇:青團。《詩經》雲:“樂隻君子,保艾爾後。”艾草自古就是代表了中國人健康平安的文化符號。老師們爲學生們講解“艾草”的文化,也盡興品嚐了“青團”這一古老的中國糕點。
此次孔子學院春季文化活動,成功地為同學們搭建了一個瞭解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通過親身體驗花果茶、艾草青團,製作傳統古法香囊,同學們對中華文化的精髓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通過這一活動,澳門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們對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濃厚的興趣,學生和老師們增進了情誼。澳門大學孔子學院未來將繼續舉辦此類富有文化內涵的活動,盡心盡力讓每一位學生既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知識,也能感受到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